Thursday, September 9, 2021

轉捩點

我和小圓的這一路,雖不至于驚滔駭浪,但仍有顛簸難行,斜風細雨的時候。

小圓小時候是個很會哭的嬰兒,想起來沒有什麼甜蜜的感覺,因為不好帶。從出院回家後到她一歲多,每天晚上醒來四五次,次次哭鬧,好像也不是因為餓,風吹草動都能讓她醒來。我過著睡眠不足的日子,把嬰兒床放在主臥室,以便少走一點路,而且餵奶時可以坐在旁邊的單人座上繼續睡。女兒長的非常好,白白胖胖,笑如燦星,哭似雷鳴,黏人但不依人,抱她時不會倚在人懷裡,時不時挺身掙扎,已經很重的小人因此份外重,我好像練健身一樣日日舉著她走來走去,因為她不喜歡搖籃。

女兒平時並不太出聲音,玩耍時喜歡我坐在她身後,見到新奇物件,一個小人定身皺眉,凝視良久,不知道回頭示意我看。小圓且不知道自己叫做小圓,一直到四五歲,都還是家裡一個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漫遊者,叫她無反應。我甚愛狗,單身時養過四條狗,因此這麼說並沒有貶意,但當時我的確曾經跟小圓的爸爸說過拜託我養一隻狗牠也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了吧!

小圓且不太爬,幾乎是跳過爬來爬去的那個階段,直接站起來,扶著茶几搖搖晃晃的走。一次急著走來找我,大哭中跌倒,嘴唇在桌邊磕了深深的傷,到現在還隱約看的出疤痕。

我是後來才知道,這些看似平淡的回憶,全都有它不平淡的原因在背後。那些讓小圓之所以成為小圓的原因。

一直到很大之後,我的小女兒,才和我有了比較長的互動。

而所謂比較長,也不過就是比一分鐘長吧。一分鐘以上,有來有往,像是聊天一樣的互動。

回想起來是一段閃閃發光的互動,也是改變了我對她的教養方式的互動。我在之後,走上以發展療育為主的教養路,不太訓練,我不再針對女兒某個看似偏歪了的行為做訓練,不再執著於行為記錄表上的對錯積分,家裡突然少了很多紙,少了成疊的檔案,少了女兒因為說不出什麼食物名,因此眼睜睜看著想吃的東西從眼前消失的哭聲。但是多了很多書,我幾乎是從頭,一磚一瓦的又開始做學生,開始讀著對我來說幾乎全然陌生的一個教養新世界。

是我的轉捩點,我想也應該是女兒的吧!

轉捩點發生在小圓三歲半,上公立學校早療班的時候。彼時她已經早療一年多,仍然無甚進步,對人漠然,而我已經習慣了她的無反應,變成一個對她不太期待的母親,也對諸多自閉療法不再期待,但因為朋友的分享,讀了一本與我當時所知冏異的教養書,書中提到了面對特殊兒,可以用平行玩耍的態度,模仿他的行為,模仿他的聲音,然後這將會是你們之間互動的起點。

怎麼可能?!

覺得不可思議,太意外了,女兒這些奇奇怪怪的行為,奇奇怪怪的聲音,不制止難道還要去模仿她嗎?

一次陪女兒等校車的時候,好奇之下我就這麼做了。我們家車道左右有兩棵相距不遠的矮松樹,我和女兒通常一人一棵,在樹旁等校車來。我和她並不交談,因為女兒不會;也不手拉手唱兒歌,因為女兒不懂;當然更不會揮手道再見,因為女兒不回頭。

那天中午太陽正盛,我在樹旁百無聊賴的看著另一棵樹旁的女兒,然後某個瞬間,女兒往樹的方向退了半步,身體斜斜向樹靠了一下。於是我依樣畫葫蘆做了一模一樣的動作。而女兒,石破天驚的居然立刻,就注意到我了。

簡直奇蹟!

之後數分鐘我和女兒無聲的互動了幾次,換言之互相模仿了幾個動作,簡單形容就是她注意到我做了相同的動作,於是變換姿勢,讓我學她,也彼此注視的一段時間。一段有她在我身邊三年來,我們倆最像母女,而不僅是照料者與被照料者的時間。

閃閃發光的時刻當天晚上又發生了一次,我因為要示範給另一半看奇蹟發生的並不難,在起居間模仿了小圓對著絨毛玩具發出的聲音。起居間的角落擺著許多動物玩偶,小圓聽見我學她稱呼玩偶的音調,頓數秒,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看我,望向動物後,又回看我,之後再發一音,如此數回合,是一段母女互動的時光,一段讓我改變方向,行往另一派療育方式的時光。

那本改變了一切的教養書,是James MacDonaldCommunicating Partners

而我們親愛的James,後來成為小圓人生第一個遠距語言治療師,一位惠我良多的導師,一直到現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